39.第 39 章

《胡虏竟是我自己!》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.cc

第三十九章

秋风将起,天气突然变得干燥起来的时候,贺兰部落的第一批毛毡马甲终于随同刘记商行的货车离开了怀朔镇。

与此同时,小山一般的五铢钱被运进了贺兰大宅。族人们齐聚一堂,静默地看着他们几个月来的劳动成果,所有人心潮澎湃、思绪万千,一时间竟没了言语——不知从何说起。

“大家辛苦了。”贺兰定开口打破了沉默,“六百件马甲,两万四千铢钱。每一枚钱币上都沾着大家的汗水,所以.....”

“这些五铢钱属于贺兰部落,也属于大家!”深思熟虑多日,贺兰定终于定下了部落的分红方式。

“取三成作为部落武备资金,取两成作为部落日常开支。”贺兰定细细解释,“吃饭、穿衣、嫁娶,所有人的一应开支皆从此两成出。”

“剩下的五成,三成作为生产成本,最后的两成.....”贺兰定停顿一下,高声宣布,“所有人均分!”

贺兰部落如今一共有127口人,平分此次的两成收益,每人大约可分38铢钱。算起来并不多,可是谁也没有不满意。

这才是第一批收入分红,以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五铢钱滚滚而来!而且,吃喝用度全是族里承担,就连聘礼嫁妆都是族里出,这38枚钱相当于纯赚。

而一些人口比较多的家庭,比如可单青云家,阿耶、阿母加上青云小两口,全家一下子就得了一百五铢钱。这可不是一笔小收入了。

“要是能缝制出更多的马甲就好了。”可是光是第一批的六百件马甲胚子就已经是集全族之力,加班加点才生产出来的。

“还有那么多毛毡毯呢,估计能做出三千件。”阿塔娜估算着产量,情不自禁地婆娑着手指——那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。

仔细去看,每一个族人的手上都有着大大小小的伤口,那是在缝制过程中留下了的。毛毡厚实,剪裁、打孔、缝线,每一个步骤都不是容易的。

“要不招些人来做工?”有人提议。

“不成!”立刻有人否决,“找人做工不得给钱啊。”

“那去北边抓些蠕蠕人?”奴隶,免费的劳动力。

“也不成。咱们部落如今哪里分得出人手去打仗。”

“那要怎么办啊!你说啊!”接连被否定两次的族人怒了。

“......”被怼的反对者也如锯嘴的葫芦没了声响。

大家都想尽快做出更多的马甲胚子,可又想不出可行之法,最终不约而同的看向了贺兰定,等他做决定。

贺兰定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,便道,“毛毡马甲生意有时效性,冬季之前,我们有多少货,刘记商行就吃下多少。”

“所以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。”贺兰定给大家细细计算了一下,“招工,一件马甲算8铢钱的工费,我们还能赚32铢钱。”

生产得多,赚32铢钱;生产得少,赚40铢钱。这笔账在许多族人的脑子里翻来覆去算了许久都算不明白,最终都化成了一个念头,“郎主说怎么办就怎么办!”

贺兰部落第二次张贴了招工公告,只是这一次的招工却不是做白工了,而是给钱的。

“工具自备,完成一件马甲,检验合格后,得8铢钱。”小食摊的一角贴出了招工启事,阿昭站在小马扎上给围观群众解读公告上的内容。

“什么叫检验合格?不合格是不是就不给钱啦?”有围观者自觉找到了公告中的猫腻。

被质疑的阿昭却一点不慌,慢条斯理,奶声奶气地回答道,“当然是有明确的检验标准的。”

“有样品,你们的做出的成品做出了和样品不一样,就要返工重做,直到和样品一样,检验通过,就能领钱。”阿昭不是第一回帮忙解读政策了。上一回族里招工,她作为书记员和监工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。

“多做多得!”阿昭扯着嗓子大喊,“想参加的就来我这边报名!”

一旁摊子上卖豆腐的阿英和库姆看着被人群包围还不慌不忙的阿昭,不禁感慨道,“不愧是郎主的妹妹,好厉害。”

阿英感慨,“可惜是个女孩儿,要不然还不知道有多出息呢。”

“女孩儿怎么了?”库姆脑子里蓦然冒出郎主曾经对自己说的话,“女孩儿凭自己的本事也能过得好!”

“就像我们现在这样!”库姆骄傲得笑了。

上回阿英和库姆一时犯浑做了错事,贺兰定虽未惩罚责备,却给她们两个布置了一道难题:给小食摊子增收。

看着羊毛工坊干得热火朝天,阿英和库姆抱头冥思苦想,食不能,寝不寐,最后终于想出了几个主意。

首先是库姆,想到了个死办法——山不来就我,我便去就山。每天早上忙完后,就用扁担挑着豆腐去城东、城南,挨家挨户上门推销。

只是这样的法子,虽然也能增加些许销量,但是费时费力,效果还不佳。直到库姆遇上一户人家,那家的女人提出一个想法。

“那做玉容膏的法子我家也会,可做着很烦。”女人原本想做玉容膏的生意,可是学成上手做后才发现这真不是个容易的活计,苦累不谈,关键是非常耗时间。要是想做这门买卖,家里其他的活计就都做不成了。遂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
此时见库姆上门卖货,按下去的念头又起来了,“可以从你们这边进货挑去别处售卖否?”

库姆摇头,“不行的,天热,东西放久了容易坏。而且运输途中撞碎了就不好卖了。”

见女人失望的模样,库姆心念一动,脑中冒出一个主意来,“但是你可以从我们这儿买了玉容膏回来,做成馅儿饼,再挑去别处卖。”馅儿饼适合运输,且因为加了盐的缘故也不容易变质。

“还有素肉干,也方便运输,就是贵一些。”

“那我....先试试?”女人心动了。怀朔镇人口不多,市场就那么大,贺兰部落的生产量足以满足市场需求。可是在山的另一边,农田阡陌,村舍星罗,有着巨大的市场。

于是,女人每天天不亮就从贺兰家的豆腐工坊拿货,赶着骡子通过昆都沟越过大青山,去山那边的村庄去卖货。晌午过后,又赶着骡子捎带一些山南的特产回来,或是一段布头,或是一斛粟米,每每进城都会被抢购一空。

于是乎,这桩买卖便就成了。小食摊卖出了更多的货物,女人则靠着每日辛勤地南北倒卖为家庭赚到了一笔意外之财。

除了将货品卖给“代购”来增加销量,阿英还开发了两种新吃食:素牢丸和凉拌乳饼。

牢丸就是饺子。阿英没见过饺子,更没吃过饺子,她琢磨出素牢丸的灵光来自于馅儿饼:把馅儿饼的皮子擀得更薄,包进更多的馅儿料。然后改良改良着就成了饺子。

北地少水,清汤和红汤水饺一经面世就大受欢迎,比之干巴巴的馅儿饼,大家更爱带汤带水的水饺,一口下去有皮有馅儿有汤水,别提多美。

因此哪怕素牢丸的价格远高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
【aishu55.cc】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

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
[ 章节错误! ] [ 停更举报! ]